在防疫“新十条”出台后,国家后面又发布了《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》,后续许多家庭都囤了不少相关药物,包括退热药、感冒药、止痛药等。有医生在微信聊天中提到,很多人害怕感染新冠联合服用多种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,甚至因此被送进ICU。
第一:想要快速退烧,退烧药吃对不吃多
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(APAP),又名扑热息痛、醋氨酚,目前广泛推荐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感冒发热、头痛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发热和疼痛,也是多种抗感冒药(比如999感冒灵、VC银翘片、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、小儿感冒冲剂等)的重要成分之一。对乙酰氨基酚为口服制剂,起效迅速,0.5~2h血药浓度达峰值,药物半衰期为2小时,95%经肝脏代谢,新生儿该药排泄缓慢,毒性相对增强。
此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:肝毒性、过敏反应、间质性肾炎等。其中,肝毒性是对乙酰氨基酚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。当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剂量远远超过治疗剂量时,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和坏死。对于合并肝病的患者,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加大。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毒性特点是服药后36小时内血清转氨酶急剧升高,肝功能损伤的高峰出现在服药后2-5天,严重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、肝性脑病昏迷、黄疸、脏器功能衰竭等,需要至肝胆外科、肝病内科就诊,必要时接受人工肝甚至肝脏移植治疗。
第二:对乙酰氨基酚人体内代谢过程
通常情况下,治疗剂量的APAP进入肝脏后,约90%APAP在II相代谢反应结合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无毒的化合物,并通过肾脏与尿液一同排出体外,参与此反应的结合酶主要是UDP-葡萄糖醛酸转移酶(UGTs)和磺酸转移酶(SULTs)。剩余的APAP(约有10%)被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,从而形成反应性代谢产物NAPQI,高反应性的NAPQI可快速与谷胱甘肽(GSH)结合并排入胆汁。
但当APAP达到毒性剂量时,过量的APAP将会导致II期代谢葡萄糖醛酸或硫酸化途径饱和,从而使大量的APAP进入到CYP途径中,继而增加了NAPQI的产生。NAPQI的聚集会进一步导致还原型谷胱甘肽(GSH)的严重耗竭;在GSH耗尽后,过量的NAPQI将与替代目标(如蛋白质、DNA、不饱和脂质等)反应并产生一系列反应,如氧化应激、脂质过氧化等,最终导致肝细胞的死亡。
最后武汉信本德科技有限公司给大家送上
特殊时期科学用药指南
大家共同做好个人防护
提高安全用药意识
渡过特殊的两个月
迎接明年花开